顶慧笔学 - 历史小说 -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在线阅读 -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20节

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20节

    柳氏忙道:“去吧。”

    韩彻也笑眯眯的目送着姐妹俩离去。

    自从扳倒郭杨二人后,家中便如在京中时一样,重新给三娘四娘寻了夫子来教导。

    毕竟时下越是有条件的,越是讲究对家中子女的培养。

    男子如此,女子也是一样。

    尤其是豪门大族皆认为女子通文识字,才可明理知义,于家族兴盛有益。

    事实上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这句话,也是被后世曲解了它本来的意义。其上一句是“男子有德便是才”,上下连到一起,真正想表达的是不论男女为人都应注重德行修养,品德才是一个人最好的才华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在名节这一块,也断不可能发生什么,韩彻以前在电视剧里所看到的,意外触碰一下就得以身相许的糟心事。

    便是寡妇再嫁,历来也不缺乏嫁入高门头婚者。

    但话又说回来,这些都是有条件的人家才会去讲究的。实际上,时下大多数的底层老百姓,终其一生所求,亦不过是衣食无忧。

    *

    刘家村。

    往年闲暇的冬日,村民们今年却过得尤为忙碌。

    村中年轻体力好的,最近都去了县城替人代购藕粉。如一些年迈或年幼,不方便大老远赶去县城的,则拿上家中斧子,去那海边敲取生蚝。

    不多久,有人驾着牛车赶来,众人忙把自家敲得的生蚝提过去。

    来人拿出秤,每称完一家,便交予对方对应银钱和一张条子。

    刘家村的人欢喜的接过银钱,条子也小心翼翼的收好。要知道大老爷可说了,这生蚝与之前栽种的莲藕一样,若是后面多赚回来的银钱,届时一样会按这条子上的数额补发!

    第24章

    寻牛

    冬去春来,一晃,新的一年春耕农忙已至。

    安南县城内虽不如年前那般繁华,但比之往年,仍旧称得上一句热闹。因着府城内较近些的客流返回大半,但更远一些地方的客流又陆续赶来。

    这些本也是为着藕粉而来的新客流,最后自然也受到了隔壁铺子的蚝油吸引。

    只是新到来的这批客人也免不得再重复上演一遍,那就是他们越是觉得东西好,便越是无法理解限购这一出。

    尤其是因着原料越来越不足,这不年刚一过完,藕粉便从一人限购十斤,如今改成五斤。而那蚝油,更是从原来的每日供应五百份,改成了八十份,且每人只得限购两瓶。

    这日,有一北地来的商户在排上队后,当即便提出愿意加价五成,只为一次多购置些藕粉和蚝油回去。

    结果,不出意外的遭到了两边店家的一口拒绝。

    他便再也忍不住发泄不满:“你这店家怎回事?有银钱怎就不知道赚呢?”

    “还请贵客勿要动气。”

    店家处理这事已然经验十足,只见他虽说满脸歉意的赔笑:“正是因我这店中限购规则,如今才能等来您这般的贵客踏入啊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客人瞬间哑火。

    要知道觉着东西好的,舍得花钱只为能一次多购置些的人大把。可韩彻要的并非短暂的利益,也并非单独的某一群人或某一个村富起来。

    时下贫富差异太大,农户们挣钱便更为不易。而过大的财富差异不仅使得社会生产力低下,还会使民怨加剧,从而导致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。

    所以韩彻做这么多,为的就是把安南百姓的劳动获得成果尽可能的全升级成“良币”。

    *

    如今,县城内藕粉和蚝油的售卖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,衙门里也有钱县丞和刘县尉协助管理。

    又因政治和经济中心历朝历代皆以京城北方为主,故当初安南修建县城时,位置在靠北面。

    然,刘家村却是位于安南最南面。

    韩彻只得提前向府州发去文书,得了唐刺史准许,可暂且不必遵循主官不外宿制度。这日,他便带着韩老三和六名衙役去往刘家村。

    春日多雨水,韩彻他们还特意选了个难得的晴天出行。结果行至半路,天色瞬间转阴,雨水不多时便也跟着降落。

    眼下周遭又荒矿,暂无村落。一群人只得加急赶路,待到韩彻等人终于赶至刘家村时,浑身已然被雨水浸湿。

    “大老爷!”刘家村里正坐在屋檐下逗着才刚一岁的孙儿,一抬头便瞧见韩彻等人,大吃一惊。

    韩彻拱手:“还需得劳烦一下刘里正,替我等准备些热水洗漱。”

    古代受寒可不是小事,尤其是春夏季的安南。空气湿瘴严重,一个弄不好,小命都得去掉半条。

    “大老爷快请进。”刘里正忙应下,高声朝屋内喊道:“晚娘,快!给大老爷和官差大人们速去烧些热水来!”

    “多烧些!拿大锅!”

    “大老爷,还请勿要嫌弃,先在我这换身干燥衣裳吧。”刘里正说着,又要唤人去给他们准备衣物。

    韩彻忙道:“多谢!衣物我等皆有自带。”

    众人衣物都有用油布包着的,时下这种油布是拿棉布和熟桐油制作而成,能起到防水的效果。

    “那便好,那便好……大老爷和官差大人们还请随我进屋。”

    “叨扰刘里正了。”

    随后,韩彻被单独安排进了一间屋子,韩老三和众衙役们则被安排进了另外一间屋子。

    待到韩彻他们洗漱完,换了干净的衣裳出来,屋外雨不知何时停了。只见着刘里正家中众人,大人们站在屋子里候着的,小儿们则好奇的站在屋外观望。

    韩彻坐下后,先询问了下刘里正村中各农作物的栽种情况。

    刘里正笑呵呵的忙表示,今年刘家村乡民们目前各农作物栽种皆顺利,暂且并未出现什么困难。

    他还言道今年村民们皆栽种起了那早稻,计划着粮食好多收一季。

    “如此甚好。”韩彻点点头,又指着站在自己身后的六名衙役,说道:“我这次过来一是为着补发生蚝获利银钱,二是为着教授乡民生蚝养殖。今日天色也不早了,你明日再与他们一同去给众乡民补发银钱。另,若有愿意学习生蚝养殖技术的,让他们后日朝食过后来此。”

    “诶!”刘里正闻言,忙兴奋应下。

    去年冬日,刘家村家家户户都靠着生蚝,赚来不少银钱。同时大家还又听闻那蚝油在县城仅巴掌大一小罐,就需得作价一两银子。

    这些时日,刘家村乡民们便没少猜测,各家或许还能得不少银钱补发。

    刘里正家的妇人听闻这事后,脸上也不由得洋溢着灿烂笑脸。待到晚上,韩彻等人也都歇下后,她就坐在床上,拿着之前卖生蚝的条子,不停的拨动着算珠,嘴里还念叨着自己明日能领取到多少补发银钱。

    “你现在便在这算什么?”刘里正瞧见,便说她:“你能算得清楚吗?”

    “你管我!”他家妇人白了一眼:“我乐意算一下,不行啊!”

    “行行行!”刘里正想到就睡在隔壁屋的韩彻,恐惊醒了他,便只压低了嗓音说道:“那你拿到桌子上去算可好?”

    好歹给他腾出睡觉的地方来啊!

    他家妇人见状,只得不甚高兴的收起算珠。

    过了会,原本都已经睡下的刘里正突然出声,用着既感叹又疑惑的语气说道:“大老爷竟还会养殖生蚝!”

    “大老爷可是状元郎!那可是顶顶有学问的人!怎会有他不会的事!”他家妇人因刚才的事,便没好气的回道。

    刘里正不由得反驳:“念书念得是学问!这跟养殖生蚝有何干系?”

    “怎会没有关系?”他家妇人还说他:“你又没念过多少书,你哪里能懂这些!”

    刘里正被气:“我那是,我那是……算了,不与你说了!我口有些渴,你帮我倒杯水来吧!”

    妇人一听,不甚服气的哼了一声,但也没再多说什么,帮着刘里正倒了杯水来。

    “哎,今年这水比去年还咸了!”喝完水的刘里正叹气道。

    “那又有什么法子?这贼老天硬是要下这么多雨,”妇人接过杯子,往桌上放好:“快睡吧,莫要吵到了大老爷。”

    说着,妇人吹灭了油灯,也躺到床上睡觉。

    然,晚上众人却都没睡好。

    只因半夜,外面突然一阵阵喧哗响起。

    “出什么事情了?”

    才换了陌生地方,又因着这刘里正家中口味较重,晚上餔食吃得有些咸,韩彻夜里睡得便不甚踏实。正当他起床喝水,觉着刘里正家中水都疑似喝出来一股咸味时,忽然听到了外面的动静,便出来查看。

    “大人,我去外面看看。”同样也披着衣裳起床的刘里正便说道。

    韩彻听着外面隐隐传来的时有时无的焦急声,想了下:“这样,给我一盏油灯,我与你一去出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“大人!我也与你一同去吧!”此时也起床了韩老三一听,便忙道。

    白日里因到得比较晚,又兼之下着雨,因此村子里鲜少有人知晓韩彻的到来。当刘里正带领韩彻等人提着油灯,循着声音找过来时,所见之村民皆明显大吃一惊。

    “大,大,大老爷!”

    之前韩彻有来过刘家村补发藕粉银钱,现如今刘家村的村民们也多识得韩彻。

    而这家更巧,还是被发放了一头免费耕牛的特别贫困户。其家中年轻的此时不知为何皆不在家,只留一老者看家。

    在瞧见韩彻后,这老者神色更是慌乱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是出了何事?”韩彻觉察出不对,语气反而越发温和。

    老者:“是,是小人家中耕牛跑,跑丢……”

    韩彻点点头,说道:“既如此,我派人与你等一道找寻。”

    却没想到,老者脸色倏地一变,颤抖着声音道:“怎,怎敢劳烦大人,小人,小人自家找寻便可。”

    要知道耕牛对于这时候的老百姓来讲,那可是一笔不小的财产。这耕牛一跑,莫说自家人要赶紧追回,村子里的人但凡知晓的,也都会尽可能的去帮忙。

    断没有似这般,韩彻派人帮忙找寻,反被拒绝的。

    心中越发起疑,韩彻便道:“我既是这安南县令,如今乡民家中有事又正巧撞上,焉能置之不理?”

    这家老者听韩彻这么一说,心头越发慌乱。可转眼门外便响起高兴的说话声,还有被一群年轻汉子挑着带回来的,捆绑得严严实实的耕牛……

    “阿爷,耕牛找到了!”

    “大,大老爷?”

    老者“噗通”一声,便跪在了地上,痛哭哀求道:“大老爷恕罪啊!家中小儿病重,我等实在是没了办法......”